晚上八点,清镇市云岭西路青龙山街道办事处的“文渊阅”智慧书房依然亮着灯光,不少热爱阅读的群众正在这里享受他们的夜间阅读时光。“文渊阅”智慧书房服务群众、温暖人心的文化供给功能,就是清镇市接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效缩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抓设施建设:用“文化阵地”暖人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近年来,清镇市委宣传部按照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总体规划部署,积极整合上级部门以及社区、企业资源,累计投入资金90余万元,建成“壹刻宝”文化驿站和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各一个。其中,“壹刻宝”文化驿站包含壹刻书屋、壹刻讲堂、壹刻服务等多个服务平台和功能;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集公共展示区、自助选购区、休闲阅读区、静谧自习区于一体,内藏党建、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少儿读物、科技等五大类2千多册图书,可为读者提供全天候、一站式自助服务。
“自从这个文化驿站建起来以后,到我们社区来的群众明显的增多了,很多居民闲来无事都会来这里坐坐,看看书、练练书法,很多家长还会把小孩带到这里,参加我们的小桔灯书屋活动。”明珠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天娥介绍道。
抓科技运用:用“数字产品”兴文化
“这个智慧书房,是我见过的最便捷、最舒适的书店。”这是在清镇市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内,一位正在看书的群众发出的感慨。这句话的背后,正是科技赋能文化驿站带给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幸福感。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清镇市委宣传部始终坚持将数字赋能文化贯穿于文化设施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走进24小时智慧书房,这里既有传统的书籍、报刊阅读区,又有自助售书、扫码阅读区,各个区间随处可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在“壹刻宝”文化驿站,AI钢琴、AI书法桌、壹刻试听触摸互动屏等虚拟展示、沉浸式体验和数字视听等技术,成为该驿站拓展和丰富文化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文化展陈效果、突出观赏性和互动性的“神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国家数字文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们在建设文化驿站和智慧书房时,既保留了传统的很多东西,如纸质书籍,又增设了很多高科技设备,我想这就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体现,目的就是着眼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清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林如是说。
抓形式升级: 用“贴心服务”展形象
阵地建设只是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步骤。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清镇市委宣传部着眼于群众关心的公共文化服务热点,思考探索服务形式的优化升级,通过完善文化服务项目、充实文化志愿队伍等形式,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文化生活配套服务。
今年以来,在明珠社区“壹刻宝”文化驿站,市、街道、社区三级结合“相约星期三”、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契机,组织开展写春联、节日联欢、志愿服务、文明礼仪等文化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众850余人次;自今年3月建成开放以来,24小时智慧书房累计为群众提供休息、阅读、购买等服务超过3000人次,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悉,2023年,清镇市委宣传部将持续按照“资源整合共享、数字赋能文化、优质资源下沉、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在时光、四季、广大等6个生活圈建设打造6个“壹刻宝”文化驿站,继续用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林敏
编辑 龙香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